设置

关灯

653、明月清风(229)万字更 (7 / 8)

 耿淑明:“………………”就我挨呲!

 干了半早上的活,早饭在地头吃的,一人一个野菜玉米饼子,对付过去就得了。把人饿的前心贴后背了,到了晌午的时候才回去吃饭,吃的是啥?野菜活着玉米面,蒸出来放点盐,一点油都没有,就这么吃吧!吃的人梗着脖子往下咽。

 吃完歇息半个时辰,下午继续,晚上回来,小米汤里放了红薯,再撒些野菜,一天就到头了。

 可这哪里够呀?朝廷的事务,留两个内阁两个军机就能处理,衙门里的人也不是都抽调,大家轮换着来嘛!可饶是晚上不用熬夜批折子,可这干一天活了,吃这么一点,饿的呀!

 饿了,睡着就不饿了。

 躺着,桐桐都能听到四爷肚子咕咕叫的声音,林雨桐就说,“有鸡蛋呢,我给你煮两个?”

 不吃!咱不作弊,说不吃就不吃。

 行吧,不吃就不吃!

 两人真没吃,但肯定也没饿着孩子。启泰多机灵呀,牛ru 挤出来就叫煮了再煮,他早喝了。还有鸡蛋,十几只母鸡了,下的蛋足够吃了!吃的单调,不好吃归不好吃,但肯定能吃饱。而且,人家做饭的农妇也说了,“大人吃的孬,但孩子家家都能吃的好点。”干粮总是有的,启泰没觉得饿着。

 但真的沉到最下面,对启明的冲击极大。他在距离京城不远的一处山脚下的村子里,这户人家是两口子养着四个儿子。那大儿子跟他都一般大了,一个跟一个间隔的两岁的大小,家里看一共六口人,开荒不收税,一家子种着四十八亩地。

 一口人平均有八亩地吧,按说这日子肯定不错。

 当家的男人王栓子也知足,他憨厚的笑,“咱遇上好皇上了,不收税,如今的日子算是好过的。”

 王家不知道他是大皇子,这里的里正的儿子在书院念书,这次是找了里正的儿子,只叫他说是书院里要这么安排的,不叫透漏身份。

 于是,连里正也只知道是书院里的秀才们要帮着下地干活,在家里借主一个月,看看情况。村里十几家,都安排了这样的年轻后生。都像是富贵人家出来的!

 这王家算是村里过的不错的人家,地不少,劳力也多,这家就给了一看就是领头的这个少年。

 于是,王家也当启明是书院里的学生。说话便少了个顾忌!

 如今这夸是真夸,启明也想着,这日子该也差不错吧。

 可每人平均八亩地,哪里够呀?今年除了要种这些地之外,一家子还得抓紧找荒地,再开荒。

 “我家老大,这都十六了,还没说亲。这一说亲,家里就添人口,紧跟着还得添娃娃。下来又该老二……每年,家里不添上二十亩地,日子都得难熬。”

 可这就是人口多了,但是了,劳力并没有变多呀?

 对的!所以,往后的日子又可难熬了。

 吃的饭依旧是红薯野菜,红薯皮都舍不得削。

 启明在本子上记上,十多年的治理,紧跟着,怕是就是娘说的,人口高峰的到来。

 人口多,从长远来说,自然是好事。只是当下,人口暴增,会带来什么呢?

 他给本子上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好。

 第二天,跟着种地,他又发现,百姓们依旧对高产作物更青睐,像是细粮,家里只种那么三五亩。各类粮食的种植比例,很成问题。

 第三天,就发现灌溉之难。如今能把井水搅上来浇地,但是老农们会告诉你:井水不如河水,不如雨雪水。用井水浇地,地就成硬板板了。

 这一天一天的,年哥儿等人就发现太子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了。在宫里长起来的太子也已经很接地气了,可一到百姓家,也就三天,太子是真的一下子变的深沉了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