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

关灯

259、重踏征途(4)三更 (2 / 3)

 老先生把单子给老赵,叫他跟小伙计对账去了。他跟嗣谒站在边上说话,“小伙子哪人呀?念过书呀?”

 “沈家镇人,家寒,在沈地主家的学堂外听过课,自己拿着笔比划着写,您见笑了。”

 老先生点头,沈家他知道!跟李家还连着亲呢,据说如今还要结亲。

 要是这样,那倒也算是知根知底的人家。

 “如今当的什么差事?”能写会算的的佃户,沈家还不安排到铺子里去?

 嗣谒就笑,“原本随父亲在家耕种,这不,妻子意外落水病了,来县里瞧病。昨儿才来,刚安顿下来,正说找个营生呢。”

 老先生又瞧了那一笔字,“那可巧了,咱们学校才草创,缺的人不少。校工一直没找到合适的!另外,少不了有些先生需要誊抄讲义文稿,还少不得劳烦你。”

 “那可感激不尽。”嗣谒忙行礼致谢。挣多少钱是次要的,有这么个环境熏陶,肚子里有点墨水露出来,好歹也有个来处呀!要不然,岂不叫人奇怪?

 老先生连连摆手,“咱们是半个月发一次薪水,校工半月一百铜元。”

 嗣谒换算了一下,一个银元能兑换三百二十到三百六十不等的铜元。半月一百,一个月两百,也就是差不多一个半月,能挣一个银元。

 不多!但维持生活也够。人家老先生也道:“当然了,誊抄也是要算钱的,到时候从各位先生的薪水里扣了给你补上就是了。”

 这么一算,那是真够维持生活了!

 嗣谒一口就应承下来,明儿准点来。

 临走留了姓名,知道老先生姓蔡,主管学校教务。

 那边牛车还等着呢,嗣谒跟人家拱手作别。上了牛车,小伙计又是道谢又是打听,才知道人家要在这里当差了。

 他殷勤的笑,书店做的最多的就是学校的生意嘛,“金先生以后若有用的到小的地方,您招呼一声就得。小的叫王三元,您随叫随到。”

 “就是打杂的,叫什么先生。”嗣谒就道,“回头来家里吃饭。”他指了地方,叫送到巷子口,“我就不往书店去了,跟掌柜的道一声谢。”

 多亏了人家给的机会,若不然还不定在哪转悠呢。王三元连着谦让,等人走了就跟车把式道:“念了书的人,还是值钱呀!”

 一出去这大半天,给桐桐急的。

 两人一碰面,都先问了一句:“没事吧?”

 嗐!能有什么事?

 嗣谒边吃桐桐给烙的饼,一边说今儿的事,“先去瞧瞧,看那边有没有给校工住的地方,回头能搬过去最好。你在里面呆一呆,又是念过书的,将来便是有个会念书的由头,也好能迷人的眼。”

 只凭着这一点,哪怕不给钱呢,咱也得去!钱可以想法子赚,但这个环境难找。

 饼子只放着粗盐,没用油,就是那么干烙的,能吃,跟香甜无关。

 这才吃了喝了,外面就有人喊:“金先生,在家吗?”

 是个王三元的声音。

 里面根本没法坐人,嗣谒干脆出去,结果是掌柜的叫王三元送了谢礼来了。笔墨纸砚一套,另用油纸包着,不知道是啥玩意。

 这可比给个红封更厚重体面。

 嗣谒免不了要打听掌柜的贵姓,这是礼尚往来的意思呀。

 把王三元送走了,可算是有纸笔了。桌子是没有的,只有老太太门口的大青石能用。就这,也得赶紧动动笔,也没写别的,就写上几个名字。

 书店掌柜洪炳坤、伙计王三元,赶车的把式老石,学校的门房老赵,教务蔡尚礼。

 这是两人在现成县城起的关系,以后要走动的。

 桐桐在那边打开了另外一个油纸包,是一块灰色的布料,应该够做一件大褂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